Feb 25, 2005
802.11
IEEE(美国电器电子学会)于1998年7月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。使用频率为2.4GHz,通信速度为2Mbps。
802.11b
IEEE制定的无线网标准的一种。使用频率为2.4GHz,通信速度为11Mbps,通信距离约为50m~100m。如果附近有同时使用2.4GHz频率的医疗器械、蓝牙设备等,802.11b会受到干扰而使得速度下降。
802.11a
为了防止干扰,802.11a选择了5.2GHz的频率,实现了54Mbps的传输速度。
802.11g
IEEE于2003年6月制定的无线网标准,与802.11b使用同样的2.4GHz频率,但是却实现了54Mbps的传输速度,并能够与802.11b兼容。同样由于会受到同频率设备的干扰,实际速度要比802.11a慢很多。
802.11e
这是IEEE正在开发中的协议,目标是在保持与802.11a和802.11b的兼容性的基础上增添新功能。基本上沿用802.11a的技术,但是预计802.11e将同时使用2.4GHz和5.2GHz两个频带。
(Read More)
Feb 25, 2005
CF卡(Compact Flash)
CF卡是由SanDisk提出的一种记忆卡标准,通常在数码相机和掌上型电脑上使用。CF卡由不加电也能保持内容的闪存和输入输出控制器组成。输入输出遵循ATA标准,因此可以被计算机当作普通硬盘一样处理。外部接口遵循PCMICA标准(PC卡标准),通过专用转换器即可插入到笔记本电脑的PC卡插槽中。这种转换器仅仅需要通过延长接线将CF卡接口转换成PC卡接口,因此相对于其他记忆卡的转换器来说造价相当低廉。
由于CF卡的输入输出控制是在CF卡中进行的,因此能够在保证兼容性的前提下制造出各种各样的CF卡形状的设备。例如IBM的被称为Microdrive的超小型硬盘。
记忆棒(Memory Stick)
记忆棒由索尼开发。尺寸为21.5x50x2.8mm。1999年12月,索尼为它增加了名为MagicGate的版权保护功能。
Memory Stick Pro
是索尼的记忆棒的高端产品。记忆棒采用串行方式传送数据,而MS Pro采用并行方式,使得数据传输的理论值提高了8倍,达到160Mbps。另外,标准还规定了最低写入速度为15Mbps,这样利用MS Pro可以毫无阻碍地录制播放DVD质量的视频。
SD卡(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)
SD卡是1999年由SanDisk、松下、东芝三家公司联合开发的。尺寸为32x24x2.1mm,数据传输速度最大约10MB/s。它支持版权保护技术CPRM(Content Protection for Recordable Media)。另外SD卡上带有写保护开关。
SD卡基于SanDisk的MMC卡的标准,因此MMC卡可以插入到SD卡的插槽内进行读写。但由于SD卡要比MMC卡厚,因此反过来SD卡无法插进MMC插槽中。
miniSD卡
2003年由SanDisk开发的记忆卡的一种,主要用作手机的存储卡。物理特性与SD卡相同,只是尺寸缩小为21.5x20x1.4mm,重量约1g。由于面积不足,miniSD上没有写保护开关。
xD卡(xD Picture card)
xD卡是2002年由奥林巴斯和富士公司联合开发的记忆卡。尺寸只有20x25x1.7mm,重量约2g。写入速度1.3MB/s,读取速度5.0MB/s。目前应用于两家公司的数码相机上。
(Read More)
Feb 25, 2005
DVD-ROM采用了多种版权保护方式来保证不被非法复制。
(Read More)
Feb 25, 2005
DVD-R v1.0和DVD-R v2.0
1997年DVD-R盘第一次问世,当时的标准叫做DVD-R Ver.1.0。该标准的容量只有3.95G,与DVD-ROM的兼容性也不是很好,因此仅在工业上被采用。
2000年制定了DVD-R Ver.2.0标准,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DVD-R盘所使用的标准。容量为与DVD-ROM相同的4.7G,基本上能与DVD-ROM完全兼容。
DVD-R for Authoring Ver.2.0和DVD-R for General Ver.2.0
DVD-R Ver.1.0的后继者为DVD-R for Authoring Ver.2.0。这种盘片目前仅在工业上采用,它没有版权保护机制,因此可以利用它将DVD-ROM完整地复制出来。
DVD-R for General Ver.2.0在物理特性上与DVD-R for Authoring Ver.2.0几乎完全相同,但它加入了版权保护机制,因此不能够用来复制DVD-ROM。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盘绝大多数都是DVD-R for General Ver.2.0。
DVD-R for Data和DVD-R for Video
DVD-R for General Ver.2.0又分成了两种,即for Data和for Video。两种盘的物理特性完全相同,但是for Video的价格中包含了一部分补偿费,这些补偿费由一个名为“个人录音补偿费管理协会”的组织负责征收,然后将这些费用平均分配给唱片协会、加盟的艺人以及加盟团体。因此for Video的盘片价格要比for Data高一些。实际上,使用for Data的盘片进行录像是完全没有任何技术问题的。至于选择for Data还是for Video,就完全凭用户的良心了。
(Read More)
Feb 25, 2005
CD-R、CD-RW
我们能见到的可写光盘只有这两种格式。标准很简单,盘片的格式也都一样,刻录机的原理也都差不多,刻出来的光盘在任何一台光驱上都能顺利地读出来。这是因为可写光盘的标准完全由索尼和菲利普两家公司制定,其他要使用、生产可写光盘的公司都需要向索尼和菲利普支付专利费。
五花八门的可写DVD标准
终于DVD技术问世了。显然谁都不想支付专利费(像使用CD盘那样),因此许多家公司都参与了DVD规格的制定。参与的人多了,自然少不了互相口角。最后这些公司分成了两大阵营,一方是以松下、东芝、日立等家电厂商为主的DVD论坛,另一方是以菲利普、雅马哈等计算机厂商为主的DVD联盟,而在这其中也包括像索尼、夏普、先锋这样两方都加入的厂商。
最先出台的便是DVD论坛推出的可随机读写的DVD-RAM。其后DVD论坛又相继推出了DVD-R和DVD-RW。而稍晚一些,DVD联盟也推出了DVD+R和DVD+RW。由于时间上比DVD-R/RW晚一些,所以它吸收了DVD-R/RW的优点,性能上要比DVD-R/RW好一些。但是兼容性则要差一些,甚至许多DVD驱动器不能同时支持DVD+R和DVD+RW。
(Read More)
Feb 25, 2005
DVD-ROM是利用反射面上的凹洞来记录数据的。读取数据时,激光照射到反射面上,没有凹洞的地方能够将激光反射,而有凹洞的地方不能正常反射激光,根据这些就可以读出数据。在制作DVD-ROM时,需要先将电影的内容制成母板。母板上的凹凸状况与实际盘片上的凹凸状况相反。然后再像盖章一样,利用母板上的突起来破坏盘面上的反射层。这种方法制作一张DVD-ROM只需要几秒,因此很适合批量制作。
DVD-R则是利用反射面上的有机色素的状态来记录数据的。空白的DVD-R盘上各个地方的色素的反射率都相同。烧录时,利用高功率的激光使得一部分色素分解,色素分解的地方反射率会发生变化。这样在读取时根据色素是否分解而造成的反射率变化,就可以读出数据。由于DVD-R所用色素的反射率与DVD-ROM的反射面的反射率相似,因此DVD-R的兼容性很好。
DVD-RW则是利用晶体的结晶状态来记录数据的。空白DVD-RW盘的反射面上的晶体都处于结晶的状态,反射率较高。烧录时,利用高功率激光加热晶体到熔点(约600℃),使得晶体熔化,然后再将其急速冷却,使其成为非结晶状态,反射率大大降低。而擦除时,则是用低功率激光将晶体加热到结晶温度(约350℃),然后慢慢冷却,使得晶体返回到结晶的状态。
由于DVD-RW所使用的晶体的反射率要比DVD-ROM低很多,因此兼容性比较差,部分光驱不能正常读取DVD-RW盘便是这个原因。
(Read More)
Feb 25, 2005
目前流行的DVD盘有两种,即单面单层和单面双层。单面单层盘由三层组成,从上到下分别为:
- 用于盘面印刷的树脂层
- 用于数据记录的银色反射层
- 用于保护的树脂层
单面双层盘则由五层组成,从上到下分别为:
- 用于印刷的树脂层
- 用于数据记录的银色反射层
- 透明树脂层
- 用于数据记录的橙色半透明树脂层
- 用于保护的树脂层
因为双层盘的反射面分别为橙色和银色,所以看上去双层盘的反射面是金色的。
理论上还有双面单层盘和双面双层盘,但是由于盘的两面都用于记录数据,没有办法印刷标签,使用上也极为不便,所以后来双面盘都销声匿迹了。
(Read More)
Feb 15, 2005
今天才知道原来Mac OS也是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。查了一下各大GNU软件的主页,发现Apache、MySQL、PHP甚至GCC等,都有Mac OS版的软件公布。这样就不必担心在Mac上面买不起软件了。
于是就把目光放到了售价还不到60000日元的Mac mini上。1.2G的PowerPC CPU,128M内存,40G硬盘,还带有ATI的图形加速卡,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性价比。但不知道它能不能使用IBM系列的键盘和鼠标,如果不能用的话,那我就必须在购买主机之外再购买键盘和鼠标,那么不爽的就是这新的键盘和鼠标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好了――我的电脑桌已经摆不下了。
目前的打算就是用Mac mini来做一个网络服务器。如果能够通过网络远程控制来使用它的一切功能的话就好了。
(Read More)
Feb 13, 2005
海明码是一种具有纠错功能的校验码。本文简单地介绍海明码的计算方法。
(Read More)
Feb 4, 2005
今天有人问起玄箱是什么,于是决定在这里解释一下。
玄箱是日本玄人志向公司(玄人:行家)推出的一款网络硬盘。虽说是网络硬盘,却只是一个硬盘盒,用户需要自己另行购买硬盘装到里面。但是除了没有硬盘这一点之外,它可以说是一台完整的个人电脑。CPU为PowerPC 200MHz,内存64M,带有一个USB 2.0接口,100M的网卡接口,自带的操作系统为Linux,内核版本2.4.17。
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玄箱的真正意义是用来当作服务器。玄箱不带硬盘,所以可以省下硬盘的费用――随便找一块不用的小硬盘装上,安装好操作系统,再稍稍配置一下服务器程序,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Web服务器、FTP服务器、域名服务器等。它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小,安静。体积只有一本中型词典那么大,风扇的最大噪音为22dB,放在房间里作为24小时工作的服务器也不会影响休息。
(Read Mor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