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描述了我在Sony C1超小型笔记本上安装Fedora Core 2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。

2004/10/31

今天尝试着在Sony的C1笔记本上安装了Linux。由于该笔记本非常小,所以没有自带任何外置的驱动器,仅有一个PCMICA接口的光驱。将该光驱接到笔记本上,并将模式改为Recovery,然后使用Fedora Core 2的第一张盘启动。启动之后一切正常,只是由于LCD是特殊的1024x480大小,所以显示器无法识别,只能使用文本方式来安装。

但是分区之后系统提示找不到安装媒体,看来是因为PCMICA接口的光驱不能被Linux识别,而且安装程序提供的驱动中也没有合适的。于是放弃Fedora Core 2,改用Debian GNU/Linux 3.0rc2。结果与Fedora Core 2遇到了同样的问题,找不到光驱。由于使用Debian进行分区的时候已经破坏了原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,看样子只能使用网络安装了。

首先想到的是把安装盘放到其他的电脑上然后开FTP服务器。用PCMICA的光驱启动笔记本,等提示找不到安装媒体时拔下光驱,换上一块3com的网卡。选择网卡驱动为3com c590系列,网卡正常识别,然后选择使用DHCP来设置IP地址。在另一台电脑上设置好FTP服务器,放入Fedora Core 2的cd1。看似一切正常,安装开始。

第一张CD安装结束时提示说找不到openoffice的安装包,于是在FTP服务器端放入cd2,继续安装。谁知安装程序却没有继续从服务器上下载并安装,而是一直在提示放入正确的光盘。看来第一次网络安装失败。

为了避免安装中途找不到文件,唯一的方法只有把3张光盘上的所有文件复制到硬盘上。不过后来想想为何不直接在Internet上安装呢。于是重新启动安装进程,在Fedore core的官方网站上找了一个比较快的镜像。

最后终于安装结束了。重新启动之后进入欢迎界面,结果发现Fedora Core 2不能自动识别1024x480分辨率,所以屏幕上的显示只能看到上半部分,而且屏幕的下半部分有很明显的闪烁。

2004/11/1

修改配置使得Fedora Core 2能够使用1024x480的分辨率。打开/etc/X11/xorg.conf(很奇怪Fedora Core 2的X的配置文件不是XF86Config而是xorg.conf),修改Monitor一节为以下内容:

Section "Monitor"
        Identifier    "Generic Monitor"
#        HorizSync    30-64
#        VertRefresh  50-100
        ModeLine      "1024x480" 65.00 1024 1032 1176 1344 480 488 494 563 -hsync -vsync
        Option "DPMS"
EndSection

重新启动X-Window,发现分辨率变成了1024x???,看样子不像1024x480,而是1024x768之类的分辨率。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启动正常的分辨率。

查了一下资料,原来XFree86导入了GPL以外的License,所以就不再免费了,于是有人以XFree86 4.4版中的GPL部分为基础开发了现在的XOrg,而Fedora Core 2所使用的X系统就是XOrg。这也是为什么配置文件名称变成了xorg.conf的原因。

2004/11/2

本来都已经打算放弃了,今天却发现了这篇文章:

http://www.mamochin.com/vaioc1/

把这篇文章中给出的XFree86Config-4复制到Sony C1上,并改了改鼠标设置以避免出错,启动X,居然成功地启动了1024x480的分辨率!

不过性能还是太低,几乎是启动任何应用程序都需要花上好长时间。看来Redhat这种大型的Linux系统装在这仅有PII400MHz、64M内存的笔记本上还是有些吃力的。